道教与环保 - 道教与环保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关于道教 > 道教与环保
道教的人生追求与环境保护(二)
来源:温州市鹿城区道教协会 关键词:道教与环保 / 道教与环保 时间:2023/4/2 1:34:58

      在道教的人生追求与环境保护中我们主要从生活境界、生命修养和生活富足三个方面的生活境界一方面试作分析和说明,而本文将从道教人生追求 “生道合一”的生命修养方面试作分析和说明。
     “生道合一”:生命修养的根本途径
      道教视人的生命为最高的价值存在,“仙道贵生”是道教一系列教义中最为鲜明的思想。为了追求生命的健康和长久,他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,积累了包括外丹、内丹等方术在内的丰富内容,这是人类生命修养的一笔宝贵财富。道教的生命修养方法繁多,但有一个最高的、贯穿始终的根本思想就是“生道合一”,主张养生就是尊道、修道、得道的过程,成仙就是生命上达与大道的合一。 
      道教重要经典《道德经》曰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,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” (第51章)“道”是人类与万物共同的根源,正是道化生了人类和万物。“德”是道在创生活动中内化为人与万物中的自然本性,它是道的体现,所以贵德就是尊道。《道德经》又曰:“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”(第51章)道即自然之道,也可说道即自然。道(德)之所以受到尊贵,与其说是因为它创生了万物,赋予了万物之本性,不如说是它的创生、作用万物永远是自然的,永远是顺着万物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本性而不加任何干扰和限制,即是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”。或者说,正因为道是自然的,所以才能成就万物,才会受到人们的尊贵。道之伟大与崇高正在于此。它决定了人们尊道、修养就是尊崇自然,效法自然,循此人们才有可能得道。既然如此,养生修道就不仅仅只是修养自我生命,不仅仅只是自我的事情,必须象自然之道创生万物一样去“助万物之化”,必须象自然之道体现在万物之中一样去拥抱万物、进入万物,与万物融合为一个共同的生命体。
      本着这一精神,道教在生命修养中强调“慈物”和“寡欲”。道祖老子讲人生有“三宝”,其中第一宝就是“慈”,即慈爱万物。这也是自然之道在人生命的体现,为生命之本,所以是“宝”。儒家孔子也讲慈,孔子之慈为仁慈,主要是对人的慈爱,而且对不同人的慈爱也有主观上的差等。所以老子反过来讲“不仁”,说“圣人不仁”,“天地不仁”, (第5章)强调爱人、爱物都应出自平等、自然之心。道教经典《抱朴子》说:“慈心于物、恕己及人,……如此乃为有德,受福于天,所作必成,求仙可冀也。”(内篇·微旨)人欲积德累功,修道求仙,不独爱人,也当爱物。道教不仅慈爱万物,还善于向它们学习,从万物中悟出生命长生久视的道理,譬如知道生物节律,就适应它们的变化方式调节自己的生命;知道龟鹤长寿,就摹仿它们的活动方法强健自己的身体,等等。人与万物的生命本为同根相连,如果不能善待万物,一味残害万物,其结果也是残害自己的生命。《抱朴子》接着写道:“弹射飞鸟,刳胎剖卵,春夏燎猎,……凡有一事,则是一罪,随事轻重,司命夺其算纪(预定的自然寿命),算尽则死。”道教的各种戒律中,对此还有大量的具体规定。这是道教以其特有的宗教形式对人们破坏自然提出的警告。
      从“慈心于物”的思想出发,老子进一步提出了“寡欲”的摄生要求,反对过度的嗜欲、贪欲。《道德经》曰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, (第19章)老子所说的人生三宝中的第二个“俭”宝就是此意,只有崇俭抑奢,才能做到“寡欲”,进而做到“慈物”。因为欲望过多,必然带来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掠夺;同时欲望过多,也必然会引起人体生命中的阴阳失调。所以养生之要,在于节制自己的贪欲,始终保持一种自然、淡泊的心境;否则就会伤身害物,灾祸无穷。《抱朴子》说:“学仙之法,欲得恬愉澹泊,涤除嗜欲,内视反听,尸居无心。”(内篇·养生)“尸居无心”就是要做到不妄动、不贪心。又说:“祸莫大于无足,福莫厚于知止,……情不可极,欲不可满,达人以道制情,以计遣欲。”(外篇·知止)对于自我生命来说,寡欲之大者,在于节制食色,纵欲取乐,必然成灾;对于万物生命来说,在于节制消费,暴殄天物,必然自遗其咎。
      道教的养生在于顺应自然本性地生活,在于与大道相通相合。道教并不主张禁欲,反而主张认识、利用自然事物为人类造福。庄子就肯定了“养形必先之于物”, (盗跖)《黄帝阴符经》也肯定了“盗取万物为人所用”的思想。道教反对的只是不知惜物和不知节制的贪欲、嗜欲。人类社会在今天之所以会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危机,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不知满足、不知回报地追求财富与享受。为了维护生命健康、为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,我们需要吸取道教“生道合一”的智慧,让生命回归自然。

【上一条】没有了【下一条】·武术
电话:0577-88551819  传真:0577-56802358  Email:wzdjxh@126.com 地址:浙江省温州市西山东路383号2楼
Copyright 温州市鹿城区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(2022)0000313